初涉执行工作的“四心”感悟
作者: 段应华
光阴似箭,转眼间进入法院工作已三月有余,三个月来的心路历程可谓纠结复杂,刚进入法院时的欣喜转为怅然若失,到现在的重新定位,慢慢地学会了适应。在适应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适应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执行工作作为法院工作的一部分,承载着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实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作用,其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司法的公信力,地位不可谓不重要。正是由于其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的关注也是非常的多,同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理解的,不理解的,褒扬的,贬低的等等。作为一名法院的书记员,跟着执行法官跑遍县里的大小乡镇。总结自己三个月来的所见所闻,认为做好执行工作需做到以下几点:
执行工作需要耐心。
很多人对法院执行局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是很清楚,有时候会产生很多误会,举个例子,有的当事人认为将自己的案件交给法院执行就是向法院要钱,如果法院没有执行回案款就向法院索要,认为是法院出的判决就应该由法院给钱。这类例子很多,看似很无厘头,实则是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或者说是对法律的认识不全面,针对此类当事人,执行法官要不耐其烦,认真讲解,真正的平息当事人对法院无端的怨气。
执行工作需要细心。
细心不仅体现在执行文书的撰写、卷宗的保管及装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办案过程中,执行法官从拿到执行案件的那刻起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执行案件的症结所在,比如通过向审理该案的审理法官了解,通过与当事人双方的谈话了解,通过熟悉该案的其他人员了解,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时也最能体现一个执行法官的工作能力。执行局的干警以男性居多,在执行过程中既要坚决的维护法律的公信力,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又要粗中有细,善于抓住问题的核心,善于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以最小的司法成本换取最大的法律效果。
执行工作需要用心。
由于现有法律的局限性,很多执行案件中都会出现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被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等不利于执行的现象。对执行法官而言,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邻里之间的各类纠纷,请求基层组织出面协助可能会容易解决,再如被执行人受过刑法处罚的,运用法律强制力的威慑作用效果可能较好,诸如此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针对不同案件、不同当事人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才可能尽快地执结案件,提高办案效率。
执行工作需要真心。
执行局作为小的集体,要求其内部人员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不单独办案,不私自行动, 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只有人尽其用,才能提高办案效率, 只有各司其职,才能节约司法成本。一个执行案件从进入法院时起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审查立案,外出办案,卷宗整理、归档)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另外团队有利于保障执行工作的安全。
经过三个月的执行局书记员的工作,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慢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服务人民为人民,朴实的言语中需要付出的是多大的代价,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是琐碎的,也是崇高的,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在这三个多月里,了解了执行局工作的辛苦,执行法官的耐心以及细致入微的办事风格,我深感自身能力不足,作为年轻人,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断夯实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全面提升自己的办事水平,更好更扎实的做好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